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王家龙谈连环画《三国演义》的出版及其艺术成就

    2018-12-12 20:12:33    浏览:4    点赞:0

    4c409acbgab8d41491082&690.jpg

    【网链之家连环画库提醒你认真看以下内容】

    连环画库PDF连环画全部目录更新(309G)20181018

    两万部连环画免费下载(上部).docx   

         两万部连环画免费下载(中部).docx

    两万部连环画免费下载(下部).rar

    散本连环画1-296,敬请下载欣赏

    散本连环画下载1-452,敬请欣赏

    教你怎么从yunfile下载你想要的资料文件

    散本连环画3500部下载欣赏(18年9月17日发布)

    电子连环画免费招代理利润高达20%你只需尽力分享,其他交给我

    多种散本连环画出售任选50本起购量大优惠

    本站图书大部来源于网络,对制作上传者表示感谢;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三国演义》的概况


    《三国演义》是1954年中央文化部要求各美术出版社多出新连环画占领文化阵地,于是上美社策划了古典文学名著改编连环画的选题。
    56年投入创作、编脚本等,57年开始出版,1961年第1版60册全部完成。1962年对全套书进行修订增删,于是,删去4本,补充4本,重绘4本,到1965年正式推出第二版修订版,以后几十年间都以修订版为基础再版多次。第1版是60开,文化大革命后,78年起,出了64开的48本,87年又增补了12本,这一共60本为第三版。
    88年出了大32开,一页两幅的精平装,这是第4版。94年出的精装5本32开,封面戴敦邦先生绘图的为第5版。后来又出过蓝皮书。2005年大家购买到50开收藏版。这些就是概况。 

    4c409acbgab8d44381f82&690.jpg
    4c409acbgab8d450bf010&690.jpg
    4c409acbgab8d474630ed&690.jpg
    4c409acbgab8d4849fe76&690.jpg
    4c409acbgab8d5f02e9ca&690.jpg
    4c409acbgab8d4b01c549&690.jpg

    沪版《三国演义》套书是在排除左的干扰中坚持出完全套的
    具体左的干扰表现在:上海出了《三国演义》,当时社会上冒出了一股论调,说出版《三国演义》有什么意义呢?
    因为《水浒传》是写的农民起义,出《杨家将》、《岳飞传》是歌颂爱国主义、斗争精神,《三国演义》写的是近百年间,帝王间的争权夺地、勾心斗角,甚至镇压农民起义。因此,没有任何进步的积极意义,从思想倾向上来说,是不对头的,因此,不该出此书,即使出了,也该停,左的思潮指向了《三国演义》。

    具体到一些分册,提出来的一些观点,当时振振有词,尽管今天看来很可笑,站不住脚。比如《三顾茅庐》,提意见的人说知识分子应该被改造,尤其是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应该被改造成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三顾茅庐》是美化了知识分子,认为他们还要被请,尾巴都翘到天上了。再比如《舌战群儒》,诸葛亮和东吴的大臣们展开论战,这场论战让人看不出同情谁、反对谁,态度模糊,立场不鲜明,很成问题。再比如《七擒孟获》,第一版由于受到影响,名字改为《诸葛亮渡泸水》,因为持左的观点的人认为,《七擒孟获》是不符合党的民族政策的,歌颂了汉族,欺负少数民族。根据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三国演义》在出版过程中,被左的思想否定,在具体书目上也遇到了许多莫名其妙的批评。

    这套书的出版,57年正是反右斗争的高潮,58年大跃进,59年反右倾,在左的观点影响下,出版社面临很大压力,险些被停止出版。

    4c409acbgab8d69ee56e7&690.jpg4c409acbgab8d6918a394&690.jpg4c409acbgab8d87fab03f&690.jpg
    4c409acbgab8d7191f2ef&690.jpg4c409acbgab8d8564e453&690.jpg
    4c409acbgab8d6b597628&690.jpg

    编辑部内一些有识之士认为,不能简单化、片面化的理解党的文艺方针,特别是古为今用,因此,他们贴出大字报,呼吁无论如何要把全套书出完。在这种排除干扰的情况下,终于1961年这套书草草收场,出完了。
    59年以后,出版很艰难,后来在62年,中央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周总理、陈毅等对文艺工作给予指示,使环境宽松了,帮助出版社的创作人员解除了精神的压力和束缚,所以他们对全书总结成败,进入修订,所以有了后来的修订版。
    《三国演义》我们今天看来,赏心悦目,但是当年参与本书策划编委绘画的老前辈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历经坎坷,才把这个著名的古典文学名著改编成连环画。所以这部书的出版是来之不易的。

     

    《三国演义》的特点和艺术成就

    特点:建国以来新中国第一套根据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的长篇套书,经历了时间和读者双重的检验,经受住了不断再版,反复修订,终于成为传世经典;它的内容全,篇幅大,参与人员多。

    4c409acbgab8d8631483a&690.jpg

    艺术成就有三个方面
    文字改编:原作是一部长篇小说,篇幅巨大,保留哪些突出哪些,强调哪些,都很有学问。中心要求4个字:忠于原著,所以确定为60册。是因为原作反映了九十七年的历史,因此有三方人马,有很多事件,有文攻、水斗,情节的取舍决定了篇幅需要长,如果篇幅少,就不完整了。尤其是册数如果太少,情节删减会影响到细节的丰富性,而缺乏细节的作品,生动性和感染力都会大打折扣。
    现在这套书从改编的策划和具体脚本的编写来看,删减是合理的,主要情节予以保留,细节描写比较充实丰富,使画家根据文字的描述,有戏可做,读者看后感觉有意思,有味道,不枯燥。


    这部作品的文字编写,有近10位作者,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编辑。他们把一部半文半白的原作,用通俗流畅的现代语表述出来,确实下了很大功夫。因此,毛主席当年也爱看《三国演义》,他的床头案桌上就摆着《三国演义》连环画,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夸奖《三国演义》说,真不简单,短短的几幅画面和文字说明,就把有关内容和情节交代清楚了。
    所以说,全书的改编具体为60分册,每一册的内容确定和文字编写都是认真读完全书,认真进行裁剪然后撰写出来的。由于文字脚本的成功,为全书的艺术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c409acbgab8d803f16e8&690.jpg
    4c409acbgab8d810627f4&690.jpg

    绘画:绘画的成就最突出的特点是风格比较统一。由30多位画家进行绘画,每个人的个人风格和技法显然是不一样的,势必影响全书的水平,而现在审视60册作品,风格能保持比较统一,是很难能可贵的,说明画家们确实下了苦功。
    为什么能做到这点呢?在于他们绘画前的案头准备工作很充分。这个创作团队首先任命了5位老画家进行全书人物绣像。5位画家分别是:刘锡永、徐正平、陈光镒、凌涛、以及卢汶。他们先翻古籍,用《历代帝王像》、《凌烟阁功臣图》中的人物形象作参考,其次根据原著中对人物形象的描绘,来把握人物形象,例如写关羽丹凤眼卧蚕眉飘三缕美髯,手持青龙偃月刀。

    再其次,根据舞台上的人物形象,有借鉴,有创作的完成了人物绣像的绘画,共画了魏、蜀、吴三方150位人物绣像的绘画。确立了人物绣像之后,给全部参绘的画家提供了统一造型的依据。这样,能保证人物形象地统一。

     4c409acbg778e237ce43b&690.jpg

    全书绘画由于画家们的创作态度极其认真,尽管画家中有些老画家,如严绍唐曾经在民国就画过《三国演义》,但是他们知道这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完成新连环画的绘制,责任感和事业心促使他们加倍努力,一定比过去民国时期的三国,像陈丹旭和朱润斋的作品有很大提高。
    创作态度的严肃认真和绘画技法的不断提高,保证了全书绘画的艺术质量。另外,这套书在绘画上不但尊重历史,而且画家们再创作中,有意的吸取现代的电影镜头的景别、视角灵活多变的特点,使画面表现丰富多样,具有现代感。


    这一点对比同时期北京版的《水浒传》和天津版《聊斋》和河北版的《西游记》这三部书,从构图到人物形象、环境景观的描绘都更富表现力。它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都深受读者认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参加此书绘画的三十多位画家,其中徐正平、刘锡永、汤一方、陈光镒、凌涛、汪玉山、王亦秋、赵三岛、李铁生、张令涛、胡若佛等都作出了很大成绩。
    他们的绘画水平,使沪版《三国演义》套书,代表了5、60年代古装连环画创作的最高水平。
    总之在绘画创作上,既有继承传统,又有大胆创新,使这部套书的绘画创作体现出连环画艺术的无穷魅力。

     

    封面设计:封面设计非常讲究,可以说是精心再现了每一分册的思想内容,介绍了该分册的典型场景。封面所以能够吸引人,在于当时的出版社总编辑黎鲁先生高屋建瓴的提出了明确要求。俗话说,货卖一张皮,一本书的封面就是它的外包装,能给读者第一印象,也是吸引并决定读者愿否看此书,买此书的关键。

    4c409acbgab8d6c342547&690.jpg
    在黎鲁先生的提议下,编辑组对封面的绘画全部请有名望有成就的中国国画家来绘制。这些名画家如刘锡永、刘旦宅、程十发、凌涛、汤一方、赵宏本等都是上海名气很大的被众人认可的上了美术词典的人物。他们精心的创作使封面的国画色彩艳丽,吸引人,给读者以感染。

    另外,全书以深蓝色做底,白色的书名由上海著名的书画家贺天健老先生撰写,贺老前辈的字是遒劲典雅,很见功力。60部书名,一气呵成,为全书增色不少。


    除了书和画,还有篆刻。在画面的一角,都印上一枚标有全书分册序号的图章,这也是由上海的著名金石篆刻家完成的。所以封面不但绘画好,书法好,篆刻好,使整套书由于封面设计的出色更上了一个档次,也为今后套书封面的创作带了一个好头,积累了经验。

    总之《三国演义》无论文字编写还是内页绘画和封面的装帧设计,这些共同的质量保证形成了上美社的品牌效应,成为他们的保留书目,并最终成为传世经典。

     

    今天我们如何全面评价《三国演义》套书?
    《三国演义》套书渗透着策划者、编写者和绘画者的创作心血,使这部书长销不衰,口碑极好,受到一茬又一茬读者的追捧,成为叫得响的精品力作。尽管如此,它毕竟是5、60年代的作品,代表的是那个时期的创作水平,距离今天读者的要求,严格讲是有差距的。
    我们固然喜欢它,欢迎它,但是不可把它捧之过高,溢美过度。因为它不可避免的留有那个时期特定环境的痕迹。比如说当时受到很大的左的干扰,怎么可能不影响到创作呢?人的认识水平总是在发展的,我们今天在对照原著不难发现,它还存在一些缺点不足。这套书的质量状况大体可以说,前期57、58年出的水平最好,59、60年出的稍差,最后出的由于草草收兵,个别分册差强人意。

    总体水平高,并不能掩盖个别分册水平让人感到遗憾。尤其是59年、60、61年这个期间推出的分册,绘画者的心态受到影响,因为当时险些被迫流产,即使勉强出完,也是赶任务,抢进度,尽快交差了事。这种情况势必使这套书水平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优秀。当然这些我们都是能够理解原谅的。

    4c409acbgab8d4064039c&690.jpg

    从修订以后的作品来看,第一版和第二版在60册中,仅仅有8本篇幅不动,没有变化,其它52本或多或少都有增删,如此的反复说明编辑每一次推出新版时,出于不同的环境中,都做了各种各样的调整。在当时看来是必要的,今天看来就大可不必,或是多此一举。

    另外,从重绘的3本来看,第三版第四版都保留了。但是到05年收藏版的时候,在广大连友的强烈呼吁下,有2本停止使用,又恢复了第一版时的绘画作品。这两本就是老画家徐正平先生的《战长沙》和《空城计》。当年,我是出一本看一本,我认为,徐正平先生的重绘作品真好,应该重画。后来,才发现自己的看法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因为毕竟重绘的两部的艺术风格太有徐正平先生的个人追求了。技术虽然很娴熟,但风格远不如原来的两本更与全书保持一致。所以,当初的修订尽管用心是好的,但也仅仅是一种探索。实践证明,张大经先生的《火烧新野》因风格独特,装饰性强,笔墨具有超前的意味,将它重绘是对头的。而徐正平先生重绘的两本显然多余了。
    还有全书,从文章编写来说,从分册的内容确立来说尽管我们在前面做了充分肯定,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今天看来,有些删节令人感到不满足。比如原作中的有些内容、情节、人物和事件就不该删,而应该保留。

    举例说,如《击鼓骂曹》、《左慈戏曹》还有《妒杀杨修》、《铜雀台》等相关内容都不应该删去。当初没有选进去,是很可惜的。当然,这点我们也不能指责当时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撰写者,因为毕竟有当时的历史环境和背景。
    4c409acbgab8d86f2704d&690.jpg
    从这60册书来看,后半部分表现东吴的偏少,而笔墨集中到蜀和魏之间的斗争,这样,感觉不平衡。另外,对战争的描绘偏多,其实可以压缩,腾出篇幅来,多写一些人。例如写写华佗,蔡文姬等,介绍这些故事,也能增加读者很多历史知识。另外,由于原著罗贯中对有些史实和地理知识的疏忽,就存在一些疏漏。而改编时没有发现,延续下来,使原著中的疏漏在改编本连环画中也出现同样问题,这就容易误导读者。所以我说,沪版的《三国演义》老套书,用今天的眼光来审视,尽管是传世经典,但也绝非无懈可击。还是遗留下局限性的。
    今天我们看待它,应该客观一些。尊重前辈们付出的劳动,作出的成绩,也要看到,如果今天重新再来,改编绘制出版《三国演义》,应该说条件更优越,各方面的保证更充分,所以我们也期待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能重新编绘出版更新更好的版本。

           

    最后,我要讲几句实话,我对《三国演义》没有专门研究,既不深入,也不系统,按理说,就《三国演义》来和大家探讨,我是不够资格的,之所以要来说,因为我深深的怀念为这部套书的编绘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的当年上美社连编室的资深编辑杨兆麟先生,我今天所谈的很多内容都是杨先生主持这部书的编绘出版的经验之谈和创作体会,我把这些内容介绍出来,就是借我之口,来向大家讲述当年参与此书创作的老艺术家、老连环画工作者所作出的努力。因此在喜欢、欣赏《三国演义》这部作品时,我们更应该感激为此书付出劳动的连坛的前辈们。

    谢谢大家,耽误大家时间了! 

    4c409acbg778e275233a7&690.jpg

    附王家龙老师解答部分同学提问
    同学问:这套中的《千里走单骑》一书,出版于1958年9月,第1次印量2万册,这是自三国57--59年间印量最少的一册,是否与此书的宣扬关羽个人章节有关,或与当时反右运动有关?
    王家龙:《关羽》的印量问题,就不清楚了。


    同学问: 二版的63年重新做了规划,故事排布更加合理(以时间年代顺序),分册有了变更,请问王老您更喜欢一版还是二版?您认为哪个更优秀一些?
    王家龙:我认为严格讲,还是二版更优秀,从内容上调整后,更符合原著。


    同学问:三国中您最喜欢哪个分册?哪位画家?
    王家龙:《三国演义》最喜欢刘锡永的《虎牢关》、《赤壁大战》和汤义方的《白门楼》、王亦秋的《马跃檀溪》。

     

    同学问:王老对上美将出版《三国演义》小精装有何感想?感觉是按老套路出60本好?还是按新套路出65本好?感觉80年代补页怎么样?是否适合加入大全套?我个人观点老版、新版(指80代版)缺页全部加入一页不缺!

    王家龙:我和大家一样,欢迎《三国演义》小精装,也希望能最大限度的满足连友对这部名著的需求,但是也不要把期待值设得过高,因为毕竟是今天的编辑来编上美社爷爷辈的作品。
    而且这部书多年的调整修订,已经众口难调了。我觉得65本好。80年代补页从内容来说,绘画上来说,有些册可以,有些勉强,老实讲,新绘本,我们连友画家热情可贵,但是模仿痕迹太重了。而且在此之前,对连环画的创作实践不多经验有限,早期的作品不尽如人意,也是无可指责的,参与三国补绘画的一些连友画家,在东周和其他作品中提高很快,技艺越来越娴熟,令人感到振奋,看到了希望。

    王家龙:我这里可以给大家透露一个消息,据知情人披露,北京人美社将组织人力,保证财力物力,新创《三国演义》。他们雄心很大,想用新创作品占领市场,赢得连环画爱好者的欢迎。他们此举让我们看到了连环画在发展中迈出新步伐。(admin:哇塞,王老爆料啊!我都是第一次听说。)

     

    同学问:请王老师谈谈印刷发行概况?79年川印的一印就达1100000册,其他各地呢?
    王家龙:三国演义的印量总体上应该已经过亿了。

    同学问:三国小精万众瞩目,但是上美的合作伙伴信老印刷厂有时候容易在印装质量上出问题。虽说我辈玩书,还是以书本身的内容为主,但是书的印装质量不好,毕竟是一大憾事!不知道王老对此问题有何看法?

    王家龙:印装的问题大家都一样,希望完美。


    同学问:本人对三国绘者中,最不喜欢的就是汪玉山老师,曾经试着去欣赏,但是还是接受不了,恰恰汪老师好像参与的册数还不少。不知道王老师对汪老师的创作水准是什么态度?谢谢!
    王家龙:汪玉山老先生的总体水平还是可以的,三国中的不少分册,水平有不整齐,但是为三国的绘画尽了力,作出了成绩。我个人还是很尊重他的。

     

    同学问:再提个有点无厘头的问题,王老师,我小时候看三国小人书,看到书中有的武将戴的帽盔,比如有的好像抹额是金属的,帽子本身主体是布料的?类似这样的……在当年创作中是借鉴了哪些历史资料?
    王家龙:无厘头的问题,恕我也不清楚,我和您一样,也是普通的连环画爱好者,很多技术问题,我也不知道了。哈哈。

     

    同学问:从照片上看,您的藏书貌似没有放入保护套内,是直接放在书柜中的吗?平日您是怎样防书虫侵袭的?
    王家龙:我是绝不会放入保护套的,而且北方也干燥,我也经常看。再有存放空间问题,如果都有保护套,我更放不下了。

     

    同学问:您最喜欢那张封面?
    王家龙:我最喜欢刘旦宅、刘锡永、程十发的作品。《程十发》的封面是一幅《捉放曹》,刘锡永的5、6个封面,有“锡永”的章和刘旦宅先生的盖有“旦”章的封面,共8幅。这些都是大师级的人物了。

     

                                                                                                                             (讲座时间:2011年7月10日)



    0
    !我要举报